摘要: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《釘釘商業生態系統及經濟社會價值報告》顯示,截至2019年6月30日,釘釘企業組織數已超過1000萬,超過2億人在釘釘上工作。平均每4家企業組織中就有一家正在使用釘釘,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使用釘釘。 |
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《釘釘商業生態系統及經濟社會價值報告》顯示,截至2019年6月30日,釘釘企業組織數已超過1000萬,超過2億人在釘釘上工作。平均每4家企業組織中就有一家正在使用釘釘,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使用釘釘。

釘釘,作為數字化轉型2.0時代的一個平臺級引領者,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,主要體現在“連接”、“協同”、“賦能”三個方面。同樣,釘釘作為信息技術工具,其平臺力量遵循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傳導機理,即通過形成網絡外部性、降低交易費用、促進分工精細化等方式將技術與組織創新傳遞至經濟社會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、優化生產關系、打造新動能。
首先,形成網絡外部性,提質生產要素,加強企業治理。釘釘的的連接力量形成網絡外部性,傳導影響至經濟與社會。釘釘平臺連接的用戶規模越大,沉淀的優秀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越多,每個用戶得到的效用就越高,價值隨用戶數提升呈冪數增長。在需求端,釘釘帶來的網絡外部性收益不斷吸引新的企業組織加入,形成效應規模報酬遞增;在供給端,第三方ISV利用企業組織用戶數的增加、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務,使得服務固定成本下降,形成生產規模報酬遞增。在市場端,網絡外部性會促進行業集中,形成行業新格局。釘釘連接人才、資金、技術、信息等各類生產要素,提高了生產要素使用效率,促進網絡節點的規模增長,使得經濟社會網絡價值不斷增強。同時,釘釘平臺搭建了企業間高效、便捷的溝通通道,促進企業間合作交流。
其次,降低交易費用,優化生產關系,促進社會合作。釘釘的協同力量有效降低經濟社會的交易費用。借助釘釘提供的高效網絡技術和智能匹配能力,經濟社會的信息不對稱得以削弱,無論企業內部管理還是市場中交易達成和履行的成本都會下降,許多原本被管理、交易成本約束的新組織形態得以產生,能夠優化需求端、供給端和市場端的經濟結構,為經濟社會創造供給側的新動力。釘釘將分散需求凝聚為整體、將個性轉化為定制,并基于此發揮出智能化、精確化的信息技術能力,高效傳遞信息,引導供給側的有效生產管理,給供給側帶來了生產關系的數字化、智能化、服務化和協同化。同時,釘釘匯集了市場主體和資源,促進,促進社會合作,在社會公益等領域發揮貢獻。

同時,促進分工精細化,打造新生產力,提升社會力量。釘釘的賦能力量為眾多主體提供了創業創新的信息基礎設施,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分工精細化。DING、通訊錄、審批、日志、釘盤及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催生了新的管理理念、工作方式和工作崗位。
在需求端,分工的精細化、專業化,滿足了社會多元化的消費、投資需求,實現效益最大化;在供給端,數字經濟下的分工更加細化、專業,資源浪費減少、投入產出效率提升、競爭力增強;
在市場端,細化的分工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競爭氛圍,促進了專業行業的進一步集中。釘釘圍繞DING、通訊錄、日志、審批等各方面的功能,形成了生態化的能力。釘釘將這些生態能力向個人或組織開放,使得其他主體獲得技術和服務支撐,創新產品和服務,衍生出眾多的小生態系統和新興價值。
釘釘在微觀層提升工作效率,改變工作方式,打造新生產力;在宏觀層,釘釘激發創新創業,打造發展新動能,引領了數字經濟下的轉型發展浪潮。

責任編輯:DJ編輯